白细胞介素33 (IL-33),也称为NF-HEV和DVS 27,是一种30kDa的促炎蛋白,在Th2 偏向的免疫反应和心脏病理学中发挥重要作用(1-3)。人IL-33含有270个氨基酸(aa) 分子, 具有N端核定位信号、螺旋-转角-螺旋区域以及与IL-1家族细胞因子结构同源的C端区域 (4) 。全长IL-33与核染色质相互作用,结合NFκB,并抑制促炎NFκB反式激活(5-7)。全 长IL-33的切割导致细胞外释放18-20kDa的C末端片段,称为成熟IL-33(4, 8)。组织蛋白酶 G、弹性蛋白酶和蛋白酶3均可切割全长IL-33,从而导致成熟形式的IL-33(9, 10)。IL-33 可通过蛋白酶3和Caspase-1在多个位点进一步切割而失活(10, 11)。通过可变剪接可产生 具有内部缺失的其他IL-33异构体(12, 13)。成熟的人IL-33分别与小鼠和大鼠的IL-33具有 57%和59%的aa序列一致性。 IL-33结合跨膜受体ST2/IL-1 R4,后者随后与IL-1 RAcP启用依赖IL-33的信号传导(4, 14-16)。IL-1 RAcP是一个共享的信号亚基,也与受体IL-1 RI、IL-1 RII、IL-1 R6和SCF R/c-kit相关联(17)。ST2的可溶性异构体保留结合IL-33的能力并阻断ST2依赖性反应(18, 19)。可溶性IL-1 RAcP增强了可溶性ST2的诱饵功能(16)。IL-33与跨膜ST2结合可诱导ST2 与现有的IL-1 RAcP/SCF R复合物结合(20)。ST2或SCF R被它们各自的配体激活可以通 过其他受体亚基诱导信号转导(20)。通过ST2发出的IL-33信号还会触发血管内皮细胞上的 VE-钙粘蛋白磷酸化和内化,从而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发芽和小管形成(21)。 IL-33对免疫系统功能发挥多重作用。它作用于Th2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 以诱导它们迁移到炎症部位并产生Th2细胞因子(4, 22-26)。IL-33还促进调节性T细胞的扩 增和交替活化巨噬细胞,同时减弱Th17细胞的扩增和活化(27)。IL-33通过增强中性粒细 胞对TLR和Dectin-1信号传导、吞噬活性和迁移到感染部位的敏感性来促进感染清除(22, 28, 29)。在炎症条件下,它在多种细胞中上调(5, 30, 31)。在肺纤维化期间,全长IL-33 在细支气管灌洗液中的水平也升高(32)。全长蛋白被归类为警报蛋白,因为它从物理受损 或坏死的细胞中释放出来,并且能够触发炎症和抗病毒CD8 + T细胞反应(11, 33)。与成熟 的IL-33一样,全长蛋白激活ST2并促进肥大细胞活化和中性粒细胞浸润(8, 9, 11, 32)。 IL-33在心脏中诱导保护作用和病理作用。它可以抵消心脏肌细胞肥大和对血管紧张 素II和去氧肾上腺素的反应(18, 34)。它通过机械应力在心脏成纤维细胞中诱导,并在慢性 心力衰竭期间以升高的水平循环(全长形式也是如此)(18, 35)。可溶性ST2受体在心力衰竭 和哮喘患者的血清中升高(18, 19)。IL-33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展并诱导抗氧化LDL 抗体的产生(23)。它还可以增强嗜酸性心包炎并损害心脏功能(34)。在其他情况下,IL-33 会限制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中性粒细胞浸润和循环炎症趋化因子水平(36),但会加剧顺 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后的CD4 + T细胞浸润和组织损伤(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