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是一种 100-110 kDa、715个氨基酸(aa)的I型跨膜 糖蛋白,以存在七个C2型免疫球蛋白(Ig)结构域为主要特征(1-3)。其细胞外区域的长度为 674 aa,其次是22 aa跨膜段和19 aa细胞质尾部(1, 2)。在细胞外区域,有多个N-连接的 糖基化位点(预测分子量为80 kDa),并且每个C2结构域由二硫桥封闭。VCAM-1存在较多 的种间VCAM-1同源性,小鼠和大鼠VCAM-1与人类VCAM-1的相似性约为75% (2-4)。值 得注意的是,从小鼠到人到大鼠,短的19aa细胞质尾部是绝对保守的(4)。表达小鼠 VCAM-1的细胞同时结合小鼠和人的白细胞,这反映了它们aa的高度同一性(4)。已知存 在VCAM-1的许多变体,所有这些都可能是交替基因剪接的结果。特别是,已知人类的六 个Ig结构域分子,在兔子中,已经鉴定出一种八个Ig结构域分子(1, 2)。还有VCAM-1的一 个三-C2结构域,43 kDa GPI连接形式(5, 6)。尽管它与已知的VCAM-1配体(或共受体)结 合,但其功能尚不清楚。已知表达VCAM-1的细胞包括神经元、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 成纤维细胞和巨噬细胞(7-11)。已在培养上清液、血液和脑脊液中鉴定出可溶性VCAM-1 (12-16)。在体外,未受刺激的NIH-3T3细胞脱落的VCAM-1的基础水平似乎需要部分金属 蛋白酶活性,而PMA诱导的脱落依赖于TACE/ADAM17的蛋白水解活性(12)。在功能上, VCAM-1与α4β1(VLA-4)和α4β7(LPAM-1)整合素结合(17, 18)。这些整合素(或VCAM-1配 体)在多种细胞上表达,VLA-4在除中性粒细胞外的所有白细胞上都有表达(17, 19, 20)。 因此,VCAM-1/VCAM-1配体相互作用无疑是白细胞外渗速率和时间的关键事件(3)。 VCAM-1的其他作用包括通过细胞间接触机制调节破骨细胞生成和在低氧血症期间诱导 镰状细胞粘附于血管内皮细胞(21, 22)。 |